r级书屋

色色王国 孟天广副老到与赵金旭博士后发文《官员晋升激励会影响政府复兴性么?——基于北京市“接诉即办”纠正的大数据分析》

发布日期:2024-10-07 13:39    点击次数:201

色色王国 孟天广副老到与赵金旭博士后发文《官员晋升激励会影响政府复兴性么?——基于北京市“接诉即办”纠正的大数据分析》

健全主政官员晋升考核门径色色王国,激励不同级别政府提升人心复兴质料。

一、导论

政府复兴性是指政府举止或众人战略合适公众意愿的进度,它是现代民主政事的重要特征,亦然推断国度治理质料的中枢方针(Roberts & Kim,2011)。频年来,政府复兴性成为我国政事学和众人管制领域的热门议题,并窜改性地变成了诸如要求性吸纳、弃取性复兴等表面。这些表面超过了西方政事轨制语境下的政府复兴举止,有用地解释了转型中国的政府复兴性(Hassid,2015;Meng et al.,2014;Su  & Meng,2016)。西方学界永久困惑于我国政府的复兴性,以为政府额外精英短少复兴人心的内在激励(Powell,2000)。关联词,多数阐明有计划却标明,中国政府具有较高水平的复兴性并通过厚爱和非厚爱渠说念将人心吸纳到战略制定过程(孟天广等,2015;Chen et al.,2016)。那么,影响中国政府复兴性的内在机理是什么呢?

现存有计划对政府复兴性的解释存在社会中心论和政府中心论两种类型,前者主要关注外生于政府的社会经济要素,如公众参与、社会结构、经济发展、荟萃舆情等外部压力对政府复兴性的影响(Distelhorst & Hou,2013);后者则尤为关注政府里面复兴人心诉求的政事逻辑,如轨制修复、参与渠说念、科层压力等怎样驱动政府复兴人心(Meng,2019)。社会中心论解释组成现阶段政府复兴性的主导性表面,且两种不雅点均是在国度与社会的二元分析框架下,从官僚制的外皮压力和内在激励两方面寻求宏不雅性解释,而忽视了政府间关系——比喻中央与地方关系、高下级政府间关系这一重要维度,以在“中央—地方—社会”的三元分析框架内,疑望中国多层级政府的高下互动机制,尤其是“牵动”其运作的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对政府复兴性的影响。无人不晓,多数学者用晋升激励来解释经济增长、财政举止乃至招商引资等(周黎安,2007;Bo,1996),受到平时关注。

那么,官员晋升激励是否影响政府复兴性呢?尤其是处于官僚制结尾的下层政府,在濒临上司问责和公众诉求的双重压力时,主政官员的晋升激励会对政府复兴性产生影响吗?现存有计划对上述问题短少系统探究。其原因,一是现存表面框架醉心轨制而忽略官员个体,醉心外皮敛迹而忽略内在激励,醉心宏不雅结构而忽略略不雅机制。二是在有计划门径上,政府复兴人心的举止是一个复杂且难量化的领域,并不成像可量化的经济增长和财政税收那样容易得到实证数据支握。红运的是,北京市自2018年开启了赋权赋能下层政府的“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纠正,这为窥探主政官员晋升激励与下层政府复兴性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性。基于热线问政数据,本文对政府复兴性进行了精确、多维的测量,并将复兴举止在表面上区分为圭表性复兴和本色性复兴,进而系统采集街州里和区两级文书简历对主政官员晋升激励进行编码,临了讹诈追想分析窥探了鄙人层政府、上司政府和公众诉求的三元主体互动机制下,下层政府和上司政府何故偏好两种不同的复兴类型。

有计划发现,与晋升激励关连的年齿效应、特殊使命经历和晋升旅途均会影响下层政府的复兴举止,然而其影响效应存在政府层级间、圭表性复兴和本色性复兴间的显赫区别。街州里主政官员的晋升激励主要影响圭表性复兴,而区级主官的晋升激励则更多影响本色性复兴。其背后的作用机制是,因法则权、东说念主财物等治理资源的短缺,街州里政府短少平直受制公众诉求的才气,是以在主政官员晋升激励的驱动下会策略性地通过裁减复兴时长、主动筹商公众等圭表性复兴妙技,曲折提高众人惬意度。相悖,区级政府则领有相对丰富的法则权和治理资源,具备管制公众诉求的才气,因而其主政官员的晋升激励能促进公众诉求的有用管制。比较二者,晋升激励对政府复兴性的影响存在档次效应,即区级主政官员大于街州里主政官员。本有计划可能有下列三个方面的孝敬:一是鄙人层政府、上司政府和社会诉求的三元互动机制下提供了一种通晓下层政府复兴性的表面框架;二是讲演并考证了官员晋升激励对政府复兴性的影响机制,且通过圭表性复兴和本色性复兴的区分,展现出晋升激励存在政府层级和复兴类型间异质性效应,从政府里面个体激励的视角丰富了政府复兴性的“政府中心论”解释表面;三是结合热线问政大数据与官员资历极少据,探讨了大数据与极少据相结合开展因果引申的门径窜改。

二、文件述评与表面假定

政府对东说念主人心见的握续性复兴是现代政事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Page & Shapiro,1983)。了然于目,政府复兴性在政事学和众人管制领域具有相配重要的理讲价值(Dahl,1971)。关联词,政府复兴性的经典表面,如温度诊疗器模子、宏不雅系统模子等皆依赖西方政事轨制,是以要紧需要发展出适用于通晓转型国度,尤其是中国政府复兴性的表面模子。现阶段筹商中国政府复兴性的解释性表面,大体可分红社会中心论和政府中心论两类。

(一)社会中心论

社会中心论关注外生于政府的社会经济要素,如公众参与、社会结构、经济发展、荟萃舆情等社会资源或外部压力对政府复兴性的影响。领先,非厚爱轨制制约政府复兴性。乡土社会环境下,下层政府常常千里浸和受制于“情、理、法”互相交汇的社会情境,以及以儒家伦理表率为基础的血统、地缘、业缘等社会关系网中(翟学伟,2017)。尤其在中国一些相对逾期且政府力量薄弱的地区,社会原生的非厚爱轨制,如系族表率、公序良俗等,会制约公权益提高众人服务质料,促进对人心的有用复兴(Tsai,2007; Xu & Yao,2015)。其次,部分群众的自愿群体举止也会对政府复兴性产生影响,如农民、下岗工东说念主等群体自愿且有策略性的“维权上访”“把事闹大”“以法抵御”“借重示威”等,逐步促使政府建立起了轨制性的人心“吸纳”和“复兴”机制(O'Brien & Li,1995)。临了,互联网政事和时刻赋权的兴起,使荟萃参与、数字民主对政府复兴性的制约作用日益显明。一方面,解放、灵通、匿名的荟萃假造空间,以低门槛、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的风物,为大家,尤其是残障群体参与众人事务和抒发政事诉求提供了新兴契机和渠说念(孟天广、季程远,2016;Jiang et al.,2019;Yang,2003; Zheng & Wu,2005)。尤其是大鸿沟的网民关注、批驳、转帖等荟萃举止,会产生偶发、马上而又声威庞大的荟萃舆情压力和集体举止恫吓,这迫使下层政府密切关注人心动向,并随时作念出积极复兴(Chen et al.,2016;Esarey & Xiao,2008;)。另一方面,很多学者不雅察到基于荟萃的政府复兴呈现出“弃取性”特征(张华等,2013;Su & Meng,2016),对经济发展等议题的复兴尤其积极,这可能受到时空要素、抒发策略等要素的影响(孟天广、李锋,2015)。

(二)政府中心论

政府中心论关注政府里面复兴人心诉求的政事逻辑,比喻复兴性轨制修复、复兴渠说念乃至科层压力等对政府复兴性的影响。一方面,频年来,在协商民主、荟萃问政、热线问政等轨制化人心抒发和复兴渠说念的驱动下,政府赖以采纳和复兴人心的轨制想象慢慢成型(Landry et.al.,2010)。如景跃进、孟天广等以为,中国政事轨制运行具有一种“群众道路”和“用心全意为东说念主民服务”的理念建构和价值基础(孟天广、田栋,2016;景跃进,2004)。Lu 和 Shi(2014)发现,村民选举轨制的完善,会显赫增多众人物品开销,原因在于选举机制对干部追求众人利益的正向激励作用。Shen等(2008)也阐明,选举轨制促使政府提供更多众人物品,是以大略更好复兴残障群体诉求。另一方面,复兴性渠说念和平台的完善,尤其是信息时刻的平时应用,驱动着包括党委办、政府办、信访办、纪检看管办等在内的多元化复兴性体系得以变成并阐扬作用(Meng & Yang,2020),这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采集、处理和汇总人心,并将其引入有筹备过程具有重要趣味趣味(Zheng & Meng,2020)。

政府里面也变成了吸纳和复兴人心的能源机制,尤其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存在着从上至下要求下级政府复兴人心的压力,且此种压力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日益通例化和轨制化。该不雅点又分两类,一是政府指导顶住说,以为政府在濒临社会发展过程中操纵出现的新问题时,下级政府会渐进式和调试性地建立复兴人心的临时性机构或常态化机制,以遁藏上司政府的问责。举例,挑升顶住群众上访而修复的信访轨制(何包钢、王锋,2018),挑升处理劳工纠纷而变成的大长入机制(岳经纶、庄文嘉,2014)等。二是科层组织激励说,以为中国式科层制的特殊性,如条块关系(李锋,2019)、层级关系(邵梓捷、杨良伟,2020;张华,2013)、价值不雅念(段哲哲,2019)等会变成复兴人心的内在引发效应,况且这种引发效应在时刻赋能下平时浸透,使得政府举止日驱透明;尤其是高下级政府间、管制东说念主员与一线法则东说念主员间的监督机制日益健全的情况下,会大大提升政府复兴人心的能源(孟天广、张小劲,2018)。关联词,政府里面人心复兴能源机制的筹商尚显薄弱,短少系统、完满而逻辑吞并的表面建构。

总之,现存有计划主要通过社会中心论和政府中心论两种旅途解释中国政府复兴性。前者关切社会经济要素对政府吸纳人心之意愿、举止和才气的影响,尔后者重在覆按政府里面处理和吸纳人心的轨制形态及能源机制。两者均建立在国度与社会二分的宏不雅分析框架之下,但皆忽略了在多层级政府“发包治理”的逻辑下,特殊的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对政府复兴性的影响。

(三)表面框架构建

尽管已有多数学者筹商了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在国度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其对经济发展和财政税收等治理领域的深入影响(周黎安,2008),然而较少有有计划覆按其对政府复兴性的影响。究其原因,一是在“国度-社会”二分框架下,东说念主们更醉心政府以外的社会压力效应而忽视政府里面的能源机制,即使覆按政府里面能源时也更醉心宏不雅轨制解释,而较少关注微不雅机制;二是有计划门径上,政府复兴人心的举止是一个复杂且难量化的领域,并不像可量化的经济增长和财政税收那么便于操作化,因而也难以在实证上得到数据支握。因此,本文试图构建一个在“下层政府-上司政府-社会诉求”三元主体互动机制下,通晓下层政府复兴性的表面框架,进而窥探官员晋升激励对圭表性复兴和本色性复兴的互异化影响效应,从政府里面视角为政府复兴性的“政府中心论”提供一种微不雅机制层面的表面解释。

在“拜托-代理”分析框架下,国度治理离不开从中央到地方再到下层,多层级政府逐级“发包治理”的轨制想象,然而因为信息分歧称、处所不一致和有限感性等原因,上司政府(拜托东说念主)很难有用激励下级政府(代理东说念主)。在信息分歧称的要求下,管制代理东说念主激励问题的最佳宗旨,即是在拜托东说念主和代理东说念主之间合理分派剩余索要权(Aldrich & Demsetz,1972)。借助此逻辑,周黎安冷落“行政发包制”的认识,即以为中国高下级政府间是一种扫尾导向的“承包关系”,而非过程导向的“科层关系”,以此收场上司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有用激励。具体发达存三:一是在行政权确立上,下级政府有多数解放裁量权,而非界限澄莹的高下级职能差别;二是在激励公约上,代理东说念主(“一霸手”)具有剩余索要权的强激励,而非固定薪酬的弱激励;三是在里面适度上这是一种扫尾导向的东说念主格化连累分摊,而非纯正的规则导向(周黎安,2014)。此三点,使上司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有用激励,必须通过上司政府对下级官员的东说念主事任命,尤其是主政官员的晋升考核来收场。周雪光以为,中国科层体制从“仕宦分途”到“层级分流”的东说念主事轨制安排,使各级政府绝大多数官员皆在相应行政区域内固守或流动,而唯有表层极少数主政官员,由上司政府任命、支持或“空降”,才气在更高行政级别和更广的行政区域内晋升或流动(周雪光,2016)。这种东说念主事轨制决定了上司政府必须通过任命下级政府“一霸手”并赋予其治理剩余索要权的风物,激励其对辖区治理承担总体连累;下级“一霸手”进一步与本级政府内熟悉土产货情况的普通官员发生“拜托-代理”关系,以收场对本区域的有用治理。简言之,主政官员晋升激励影响着其举止模式,从而敛迹主政官员晋升激励的要素,如年齿、特殊使命经历额外晋升旅途组成影响政府复兴性的三个重要机制。

厘清影响官员晋升激励的潜在要素后,更需辨清政府复兴性认识的内涵特征和重要维度,以此才气分类阐明官员晋升激励怎样影响政府复兴性的深档次机理。从政府复兴性的认识内涵看,它至少应包括战略复兴性、举止复兴性、分派复兴性和绚烂复兴性等诸多方面(Eulau & Karps,1977),但因受制于量化时刻的局限,现存有计划在其操作化每每常弃取性地呈现出某个维度,致使政府复兴性认识被讲明得单方面化、疏忽化、繁芜化致使互相矛盾。承前所述,热线问政大数据恰为多维、精确且合适原土化特征的政府复兴性认识测量和表面建构提供基础。基于此,本有计划将政府复兴性操作化成热线问政过程中,政府复兴公众诉求的复兴时长、筹商率、管制率和惬意率。其中,复兴时长是指从政府接到公众诉求,到最终办结事项之间的用时长度;筹商率是指政府经办部门在接到公众热线诉求后,是否实时来电与公众进行交流互动;管制率是指政府对公众诉求问的最终管制进度;惬意率是指公众对政府复兴的举座惬意进度。

正当性(Legitimacy)和有用性(Effectiveness)是政事学中两个滚滚而至的基础性认识,亚里士多德、洛克、卢梭、韦伯等皆曾对正当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李普塞特、哈贝马斯、阿尔蒙德等又在正当性基础上引入有用性的认识。频年来,国度治理的正当性和有用性成为热门话题,蔡禾(2012)以为前者关注“大家对于国度权益获取或政府具体治理举止的认可”,尔后者则体现为“国度领路或战略得以准确、马上地贯彻和履行,并果然带来国度发展、社会对等与顺序”。在此基础上,Meng和Yang(2020)曾将政府复兴性区分红复兴时长和复兴质料两个方面。结合上述大数据分析,本有计划进一步将政府复兴性建组成圭表性复兴和本色性复兴两种梦想类型。其中,圭表性复兴是指基于风物感性或圭表正义,按照厚爱端正条规章程的政府职责和权限,对公众诉求的复兴风物和过程,它是政府复兴举止正当性的体现,主要包括复兴时长和筹商率两个维度。本色性复兴是指政府对公众诉求的复兴举止产生的本色性扫尾和公众最终惬意情况,它是政府复兴举止有用性的体现,主要包括管制率和惬意率两个维度。进而得到图1所示的表面模子,即年齿、上司政府兼职、他乡交流、任前上调轮岗、晋升旅途等要素,均会影响主政官员晋升激励而影响政府的圭表性复兴和本色性复兴,最终呈现出复兴时长、筹商率、管制率和惬意率上的互异,即晋升激励会使复兴时长裁减,而筹商率、惬意率、管制率飞腾。

(四)有计划假定

主政官员的晋升激励,领先在官员个体热枕层面影响其晋升预期,进而通过其鼓吹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对治理扫尾产生影响(周黎安,2007),是以会影响政府复兴性。而影响官员晋升预期的主要变量是年齿、特殊使命经历和晋升旅途等,故冷落如下假说。

1.年齿激励假说

中国多层级官僚体制下,官员奇迹晋升旅途极其漫长,容易出现官员级别不高,但年齿偏大,过早波及濒临退休的奇迹发展“天花板”,导致因晋升绝望而带来的使命懈怠问题。是以,年齿可能是影响政府复兴性的重要变量。从执行看,干部年青化早已成为政府东说念主事部门弃取任用干部的重要性要素(Li & Zhou,2005),尤其是1982年的《中共中央对于建立老干部退休轨制的决定》明确章程了中央、省部级等高层干部的退休年齿,这就从“出口端”倒逼“进口端”官员晋升的年青化。有计划显现,官员越年青,晋升契机越大,宦途出路越好,晋升预期和晋升激励越大(王贤彬等,2008)。故得出假定1。

假定1:主政官员越年青的街州里,其政府复兴性越好。

2.特殊经历激励假说

官员的弃取任用常常变成某些相沿成习的潜在规则,尤其是某些特殊的使命经历,常常意味着官员晋升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领先,上司政府兼职。在上司政府兼职,既是官员才气的玄虚体现,又是上司部门将其定位为重心培养对象的信号,同期还能进一步考验其业务素质,拓宽其东说念主脉关系网,是以会提升其晋升预期,进而对政府复兴性变成有用激励。有计划显现,具有中央委员身份的央企率领,具有更高的普及概率(杨瑞龙等,2013),具有中央使命经历的省级率领晋升概率也会显赫提升(周黎安,2007)。故得出假定2。

假定2:主政官员在上司政府兼职的街州里,其政府复兴性更好。

其次,任前上调轮岗。在弃取任用影响巨大的重要官员时,常常要进行任前轮岗。其原因,一是培养和弥补官员相应的业务素质和必要技能;二是信号激励,即在轮岗轨制慢慢轨制化和常态化后,被选为“轮岗对象”,就会提前开释出这些官员参加“重心培养对象”和“下一步晋升竞争新梯队”的信号,是以便会深入影响官员的晋升预期和晋升激励,进而影响政府复兴性。故得出假定3。

假定3:主政官员任前上调轮岗的街州里,其政府复兴性更好。

临了,他乡交流。他乡交流为官员提供了新的环境,除了有助于官员开导视线、考验才气、更新使命门径外,亦然影响官员晋升和激励官员奉献的新渠说念。尤其是指向西藏、新疆等中国相对逾期地区的多数他乡交流,为很多官员储备政事成本、蛊惑上司看重、增多晋升契机提供了重要砝码。有计划显现,省长他乡交流能使流入地的经济增长速率显赫提高约1个百分点(徐现祥等,2007),其中重要原因即是他乡交流对官员的晋升激励作用。故得出假定4。

假定4:主政官员具有他乡交流经历的街州里,其政府复兴性更好。

3.晋升旅途激励假说

中国科层制层级多且条块关系复杂,导致官员晋升旅途类型万般,致使互相之间迥然相异。而不同的晋升旅途,常常意味着互异巨大的晋升进程、晋升周期、晋升概率和晋升契机,进而也就使官员产生不同的晋升预期和晋升激励。其原因,一是着手互异类似效应,即在晋升门径宽阔,而各门径皆是晋升“淘汰赛”的情况下,着手互异会被逐级放大,产生“一步高出、步步高出”的类似后果;二是平台关系资质效应,即晋升平台影响官员的东说念主脉关系网,进而影响其晋升预期和晋升激励,是以会影响政府复兴性。综上,得出假定5。

假定5:主政官员晋升旅途的着手或平台越高的街州里,政府复兴性越好。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操作化

(一)有计划想象

本文以北京“接诉即办”纠正为案例,窥探主政官员晋升激励对政府复兴性的影响。以北京为案例,一是因为北京在我国地方治理中具有示范效应,亦然治理窜改的探索者。2018年以来,北京贯彻“以东说念主民为中心”治理理念,推出党建引颈的“吹哨报到”纠正,通过向下层政府赋权、下千里和赋能等表情,理顺下层政府间的条块关系,重塑下层人心复兴机制,构建起基于热线问政的复兴性社会治理体系。二是因为在“吹哨报到”纠正后,街州里政府成为复兴人心的基础治理单元,也成为“发包治理”逻辑下政府间横向名次竞争的基本单元,而北京市数目宽阔、类型万般的街州里政府(333个)及区级政府(16个)成为有计划晋升激励的专有样本。三是因为数据获取的苟简性,热线问政大数据积聚多年,还是变成实时、动态和系统的数字化纪录,为量化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

(二)数据来源

本有计划的数据来源有三个部分。一是北京市热线问政数据。考取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数据开展大数据分析。2018年,北京市政府共收到公众来电诉求172.5万余条,其中16.3%,即28.12万余条被速即抽取并进行了回拜,以了解政府复兴情景。回拜过程中,话务员会依据模范话术,向来电公众征询经办单元是否实时来电、问题是否管制、公众是否惬意等信息,这为从不同维度玄虚测量政府复兴质料提供了数据基础。二是区级和街州里级主政官员数据。借助街州里文书和区文书来代表主政官员,通过官方网站采集了333位街州里文书和16位区委文书的个东说念主简历,并通过东说念主工编码的表情,对文书使命资历和晋升旅途进行了操作化。三是官方统计数据。通过《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局网站等渠说念,采集整理了街州里层面的统计数据,如行政面积、东说念主口总和和外来东说念主口占比等。本文将这三个部分数据合并后,再依据热线问政的数据标签筛选出经办单元为街州里且具有回拜纪录的数据10万余条,手眼下文进行分析的数据贵寓。

(三)变量操作化

1.因变量

政府复兴性基于热线问政大数据进行测量。复兴时长为诉求工单办结时刻与经办单元接单时刻之差,是连气儿型变量;筹商率是经办单元在接到公众诉求工单后,是否实时来电筹商公众;管制率是经办单元在办理完成公众诉求工单后,是否最终为公众管制问题;惬意率是经办单元在办理完成公众诉求工单后,公众是否惬意。后三者均是二分变量。在此基础上,本有计划进一步将政府复兴性建组成圭表性复兴和本色性复兴两种不同梦想类型。其中,圭表性复兴包括复兴时长和筹商率两个方面,主要关注政府基于风物感性或圭表正当性,按照厚爱端正条规章程的政府职责和权限,对公众诉求进行的复兴。本色性复兴包括管制率和惬意率两个方面,主要关注政府在濒临公众诉求过程中,对公众诉求的复兴的本色性扫尾和群众真实惬意情况。临了,玄虚讹诈多种大数据分析时刻,收场对上述政府复兴维度的精确测量。

2.自变量

自变量为主政官员的年齿、特殊使命经历和晋升旅途三个变量,三者均通过区和街州里文书两级文书的简历进行东说念主工编码取得。领先,333位街州里文书中,征集到简历的有293位,其中263位有出身年份纪录,其年齿取值范围在34岁至59岁之间;16位区文书均征集到了简历,其年齿取值范围在46岁至56岁之间。

其次,特殊使命经历指主政官员在过往的使命经历中,某些可能会影响其晋升预期的使命资历,包括上司政府兼职、他乡交流经历、任前上调轮岗等。上司政府兼职指街州里文书(或区文书)同期在区级政府(或市级政府)的党政、东说念主大、政协等部门兼职;他乡交流经历指街州里文书或区文书具有到发达地区交流学习,或者到逾期地区挽救修复的使命经历。任前上调轮岗是指街州里文书或区文书有被调到相似级别的不同岗亭上,短期内马上交替的使命经历。293位取得简历的街州里文书中,有26位在区级政府兼职过,30位有他乡交流经历,46位具有任职前上调轮岗经历。16位区文书中,有2位在市级政府兼职过,4位有他乡交流经历,7位曾在职职前上调轮岗。

临了,主政官员晋升旅途指街州里文书或区文书在晋升到该职位过程中,其晋起飞点和晋升过程在不同业政级别政府的经历情况。本文将街州里文书晋升旅途区分红街州里成长、街州里区成长、区下派、市下派和其他五种类型;将区文书晋升旅途区分红区成长、市下派和其他三种类型,表1为操作模范。263位有简历的街州里文书中,街州里成长的有78位,街州里区成长的有30位,区下派的有112位,市下派的有16位,其他晋升旅途有27位。16位区文书中,区成长的有6位,市下派的有5位,其他晋升旅途有5位。

3.适度变量

适度变量包括诉求问题类型、诉求时刻、街州里的面积、东说念主口数和外来东说念主口占比等。本文将诉求类型差别为商场监管、众人服务、社会管制和众人安全四种;将诉求时刻分红春、夏、秋、冬四季;将街州里面积、东说念主口数和外来东说念主口占比等手脚街州里异质性的代理变量,且加入街州里固定效应,以放手不可不雅测互异带来的影响。

四、有计划发现

(一)主政官员晋升激励与政府圭表性复兴

通过政府复兴时长和筹商率来考证主政官员晋升激励对政府圭表性复兴的影响。复兴时长是连气儿性变量,且合适正态散布,是以用OLS追想进行分析。筹商率是二分类型变量,是以用Logit追想进行分析。表2中,模子1至模子4是主政官员晋升激励影响复兴时长的OLS追想扫尾;模子5至模子8是主政官员晋升激励影响筹商率的Logit追想扫尾。

第一,基准模子。模子1和模子5是参照模子,两模子加入街州里固定效应后,又分别加入公众诉求个体层面的问题类型和诉求时刻两个适度变量,以及街州里宏不雅层面的行政面积、东说念主口总和和外来东说念主口占比三个适度变量。其原因,一方面是问题类型不同,经办单元就不同,相应的办理进程和办理难度等就有互异,是以复兴时长和筹商率便受影响;同期,诉求时刻不同,公众诉求在日、周、月、年内的周期性问题聚会进度就不同,进而又会与政府的举止周期发生作用,是以也会影响复兴时长和筹商率。另一方面,东说念主口数目和外来东说念主口占比也意味着众人问题的总量、性质、难易进度等不同,而面积不容许味着到一线法则的路程等存在互异,这也皆会对复兴时长和筹商率产生影响。

第二,年齿激励效应。一方面,主政官员年齿对政府复兴时长的影响不显赫。模子2与模子1比较,显现街州里文书的年齿和年齿平方、区文书的年齿和年齿平方均与政府复兴时长无显赫关连性。另一方面,不同级别主政官员年齿对筹商率的影响不同。模子6与模子5比较,发现街州里文书年齿与筹商率不关连,但区文书年齿与筹商率呈显赫负关连,且区文书年齿的平方与筹商率呈显赫正关连,说明区文书年齿激励显赫裁减复兴时长,且这种裁减效应并非与区文书年齿呈线性关系,而是在某个年齿段存在最大值。假定1在区层面得到考证。

第三,特殊经历激励效应。一方面,街州里文书特殊经历激励显赫裁减政府复兴时长,区文书特殊经历激励显赫裁减政府复兴时长。模子3与模子2比较,说明街州里文书具有在区兼职、他乡交流和任前上调轮岗经历的街州里,其政府复兴时长会显赫裁减。模子4显现,区文书有在市兼职和任前上调轮岗使命经历时,其辖区街州里的政府时长会显赫裁减,这说明区文书特殊使命经历对政府复兴时长有显赫影响。另一方面,街州里文书特殊经历激励会显赫提升筹商率,区文书特殊经历激励对筹商率产生显赫影响。模子7与模子6比较,说明街州里文书具有在区兼职、他乡交流和任前上调轮岗经历的街州里,政府筹商率会显赫提升,但区文书唯有在市兼职经历时,政府筹商率才会显赫提升。玄虚来看,主政官员特殊经历假说,即假定2至假定4,在街州里层面得到充分考证,在区层面也得到考证。

第四,晋升旅途激励效应。一方面,街州里文书和区文书的晋升旅途均会影响政府复兴时长。模子4与模子3比较,显现相对于其他晋升旅途,街州里成长、街州里区成长、区下派和市下派类型的街州里文书,其辖区的政府复兴时长会显赫裁减;相对于其他晋升旅途,市下派类型区文书,其辖区内街州里的政府复兴时长会显赫裁减。这皆与假定5相符。另一方面,街州里文书和区文书的晋升旅途均会影响筹商率。模子8与模子7比较,显现相对于其他晋升旅途,街州里区成长和市下派类型的街州里文书,其辖区的筹商率会显赫提升,而街州里成长和区下派类型的街州里文书,其辖区的筹商率反而显赫申斥。这与晋升激励假说并不矛盾,且合适候麟科等“高下制约的下层治理结构更易提升治理效用”的筹商(候麟科等,2010)。同期显现,市下派相对于区成长类型的区文书,其辖区街州里的筹商会显赫更高,这与假定5相符。

(二)主政官员晋升激励与政府本色性复兴

通过管制率和惬意率分别考证主政官员晋升激励对政府本色性复兴的影响。管制率和惬意率是二分类型变量,是以用Logit追想模子进行分析。表3中,模子1至模子4是主政官员晋升激励影响管制率的Logit追想扫尾;模子5至模子8是主政官员晋升激励影响惬意率的Logit追想扫尾。

第一,基准模子。模子1和模子5是参照模子,两个模子加入街州里固定效应后,又分别加入公众诉求微不雅层面的问题类型和诉求时刻两个适度变量,和街州里宏不雅层面的行政面积、东说念主口总和和外来东说念主口占比三个适度变量。原因正如前文所述,这些变量可能对管制率和惬意率产生影响。

第二,年齿激励效应。一方面,街州里文书年齿激励会显赫申斥管制率,区文书年齿激励会显赫提升管制率。模子2与模子1比较,显现街州里文书年齿与管制率呈显赫负关连,即越年青的街州里文书,其所在街州里的管制率反而越低,这与假定1相悖。结合实地调研,发现其原因是圭表性复兴与本色性复兴之间的内在张力,街州里由于短少法则权、东说念主手、装备等多种法则资源,常常难以孤立管制公众诉求问题,是以,街州里文书年齿激励越大的街州里,越需要在章程时刻内将诉求工单圭表走完,但却并非的确管制问题,因此出现与假定1相悖的情况。模子2与模子1比较,同期显现,区文书年齿与管制率显赫负关连,这与假定1相符,进一步说明街州里管制公众热线诉求问题,更需要区政府层面统合鼓吹。另一方面,街州里文书和区文书年齿激励均会显赫提升惬意率。模子6与模子5比较,显现街州里文书和区文书的年齿均与惬意率呈显赫负关连,这皆与假定1相符。

第三,特殊经历激励效应。一方面,街州里文书和区文书特殊经历激励均显赫提升管制率。模子3与模子2比较,显现街州里文书他乡交流经历显赫提升管制率,区文书任前上调轮岗亦会提升管制率,这说明假定3和模子4得到考证。另一方面,街州里文书和区文书的特殊经历激励均会显赫提升惬意率。模子7与模子6比较,显现街州里文书具有在区兼职和他乡交流经历时,其所辖街州里的惬意率会显赫提升;同期,区文书具有在市兼职、他乡交流和任前上调轮岗经历时,其所辖街州里的惬意率会显赫提升。这皆与假定2至假定4相符。

第四,晋升旅途激励效应。街州里文书晋升旅途激励对管制率和惬意率均莫得显赫影响,而区文书晋升旅途激励对管制率和惬意率均有显赫影响。一方面,模子4与模子3比较,显现万般晋升旅途的街州里文书,其辖区的管制率莫得显赫互异;关联词,相对于其他晋升旅途,区成长和市下派晋升旅途的区文书,其辖区内街州里的管制率会显赫提升。另一方面,模子8与模子7比较,显现万般晋升旅途的街州里文书,其辖区的惬意率莫得显赫互异;关联词,相对于其他晋升旅途,区成长和市下派晋升旅途的区文书,其辖区内街州里的惬意率会显赫提升。玄虚来看,假定5在区文书层面得到考证。

五、论断与筹商

既有有计划对政府复兴性的解释尤为强调“社会中心论”,以为政府复兴公众诉求的意愿和举止源于外生于政府的社会经济要素,如公众参与、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乃至集体举止的压力等。频年来,学界启动关注政府里面复兴人心的作用机制,比喻复兴渠说念的轨制化、官员特征怎样促使政府复兴人心等。本文结合中国治理的重要特征构建了一个由“中央—地方—社会”组成的三元分析框架,疑望中国多层级政府的高下互动机制,从官员晋升激励视角解释了地方政府的复兴举止。以北京市“接诉即办”纠正为例,本文结合热线问政大数据和官员资历数据,对政府复兴举止进行了多维、精确的测量,并依据政府复兴举止的正当性和有用性区分了圭表性复兴和本色性复兴两种梦想类型。更进一步通过追想分析窥探了区级和街州里两级主政官员晋升激励对两种政府复兴的异质性影响效应。这部分归纳了主政官员晋升激励与政府复兴性之间的深层因果机理,并伸开表面对话。

主政官员晋升激励,岂论是在街州里照旧区级层面,皆显赫影响政府复兴性。这为在中国式科层制里面,特殊是在官员个体的微不雅机制层面,政府复兴性寻找到了新的能源源和表面解释。同期,这标明行政发包制表面在政府复兴性领域依然设立(周黎安,2008)。即在中国多层级科层制下,上司政府通过“一霸手”政事承包,并让其获其治理成果剩余索要权的风物,激励下级政府对治理成果负举座性负责,促使主政官员晋升激励对政府复兴性产生影响。此外,这也标明既有有计划对“仕宦分途”和“层级分流”的表面假说是设立的(周雪光,2019),即多层级官僚制具有特殊的东说念主事轨制结构,上司政府通过任命少数主政官员,收场对下级政府的适度和激励,是以主政官员晋升激励机制会影响政府复兴性。

区文书晋升激励对政府复兴性的影响大于街州里文书,街州里文书晋升激励主要影响圭表性复兴,而区文书晋升激励重在影响本色性复兴。这标明,我国下层政府复兴人心的举止,与西方情境有显赫互异,它并非街头官僚与社会的双向互动(Lipsky,1980),而是变成了“下层政府—上司政府—社会”的三元互动机制。一方面,街州里下层政府平直濒临公众诉求,但却存在法则权、东说念主财物、专科性常识等治理资源匮乏问题;区政府等上司政府具有法则权和治理资源,但却因隔离公众诉求现场而难以实时复兴。这恰是北京市“吹哨报到”纠正的初志,即通过增权、赋能、下千里,建立“1+5+n”的新式下层法则进程和人心复兴机制(孙柏瑛、张继颖,2019)。另一方面,主政官员晋升激励为下层政府复兴公众诉求提供能源,当街州里在治理资源有限的要求下,优先通过提升复兴效率和主动筹商公众等妙技策略性提升复兴性。区政府代表了从上至下的官员晋升激励,也领有更平时的治理资源以有用管制公众诉求,因而更可能提供本色性复兴。

总之,本有计划从政府里面微不雅机制层面为政府复兴性提供了新解释,下层政府是在与上司政府和社会诉求变成的三元互动机制下收场人心复兴的。本有计划的孝敬有三个:一是从科层制里面主政官员晋升激励视角为下层政府复兴举止提供了微不雅解释;二是结合大数据与极少据,讹诈热线问政大数据对政府复兴举止进行了精确、多维测量,并变成了圭表性复兴和本色性复兴两种类型学差别,进而结合官员资历数据考证了晋升激励假定;三是鄙人层政府、上司政府和社会诉求的三元互动机制下,为通晓下层政府复兴举止提供了一种超过“政府—社会”二分的分析框架,为下层政府偏向圭表性复兴和上司政府偏向本色性复兴的模式提供了表面解释。本有计划的局限,一是基于北京热线问政的个案有计划,短少多案例比较;二是截面数据短少历史纵不雅数据相沿,需要在异日有计划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件

蔡禾 (2012).国度治理的有用性与正当性——对周雪光、冯仕政二文的再想考.灵通时间,2: 135-143.

Cai,H. (2012). The Effectiveness and Legitimacy of National Governance: Rethinking of Two Papers by Zhou Xueguang and Feng Shizheng. Open Era,2: 135-143. (in Chinese)

段哲哲 (2019).下层公事员对群众复兴性的来源:压力、价值不雅和不雅念形态?——基于我国东中部10市下层公事员走访字据. 众人行政批驳,6: 85-109.

Duan,Z. Z. (2019). The Source of Responsiveness of Grass­roots Civil Servants to the Masses: Pressure,Values and Concept Form?: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Evidence of the Grass­roots Civil Servants in 10 Cities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Regions of 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6: 85-109. (in Chinese)

何包钢、王锋 (2018).信访机制的民主化——协商民主的视角.浙江大学学报(东说念主文社会科学版),1: 5-17.

He,B.G. & Wang,F. (2018). Democratization of Petition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1: 5-17. (in Chinese)

候麟科、刘明兴、陶郁 (2010).双重敛迹视角下的下层治理结构与效用:训诫与反想. 管制世界,5: 145-161.

Hou,L.K.,Liu,M.X. & Tao,Y. (2010). The Structure and Effectiveness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 Constraints: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 Management World,5: 145-161. (in Chinese)

景跃进 (2004).“群众道路”与现代中国政事发展:内涵、结构与执行.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5-14.

Jing,Y. J. (2004). “Mass Line”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Development: Connotation,Structure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6: 5-14. (in Chinese)

李锋 (2019).条块关系视线下的荟萃诉求与政府复兴模式有计划——基于中部某市荟萃问政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电子政务,197(5): 27-37.

Li,F. (2019). Research on Network Appeal and Government Response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ctions: Big Data Analysis Based on the Network Political Platform of a City in Central China. E­government,197 (5): 27-37. (in Chinese)

孟天广、季程远 (2016).重访数字民主:互联网介入与荟萃政事参与——基于列举实验的发现.清华大学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4: 43-54.

Meng,T. G.  & Ji,C.Y. (2016). Revisiting Digital Democracy: Internet Involvement and Onlin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Enumerated Experiments.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4: 43-54. (in Chinese)

孟天广、李锋 (2015).荟萃空间的政事互动:公民诉求与政府复兴性——基于寰球性荟萃问政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清华大学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3: 17-29.

Meng,T.G. & Li,F. (2015). Political Interaction in Cyberspace: Citizens' Demands and Government Responsiveness: Big Data Analysis Based on National Network Political Platform.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3: 17-29. (in Chinese)

孟天广、田栋 (2016). 群众道路与国度治理现代化——表面分析与训诫发现.政事学有计划,3: 25-35.

Meng,T. G.  & Tian,D. (2016). The Mass Line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Findings. 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3: 25-35. (in Chinese)

孟天广、杨平、苏政 (2015).转型中国的公人心见与地方财政有筹备.众人管制学报,3: 57-68.

Meng,T.G.,Yang,P.  & Su,Z. (2015). Citizen Opinions and Local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in China Transition. Journal of Public Management,3: 57-68. (in Chinese)

孟天广、张小劲(2018). 大数据驱动与政府治理才气提升——表面框架与模式窜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18-25.

Meng T.G. & Zhang,X.J. (2018). Big Data Driven and Government Governance Capability Improvement: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odel Innovation.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ocial Science Edition),1: 18-25. (in Chinese)

邵梓捷、杨良伟 (2020).“钟摆式复兴”:复兴不及的一种解释——基于S市地方率领留言板的实证有计划.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 114-122.

Shao Z.J. & Yang L.W. (2020). “Pendulum Response”:An Explanation for Insufficient Response: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Message Board of Local Leaders in S City. Comparis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ystems,1: 114-122. (in Chinese)

孙柏瑛、张继颖 (2019).管制问题驱动的下层政府治理纠正逻辑——北京市“吹哨报到”机制不雅察.中国行政管制,4: 1-7.

Sun,B.Y. & Zhang,J.Y. (2019). The Logic of Governance Reform Driven by Problem Solving: Observation on the “Whistle and Report” Mechanism in Beijing. Chinese Administration,4: 1-7. (in Chinese)

王贤彬、徐现祥 (2008).父母官员来源、行止、任期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长省委文书的字据.管制世界,3: 16-26.

Wang,X. B. & Xu,X. X. (2008). The Source,Whereabouts,Tenure and Economic Growth of Local Officials: Evidence from Provincial Governors and Party Committee Secretaries in China. Management World,3: 16-26. (in Chinese)

徐现祥、王贤彬、舒元 (2007).父母官员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长、省委文书交流的字据.经济有计划,9: 18-31.

Xu,X. X.,Wang,X.B. & Shu,Y. (2007). Local Officials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Exchanges Between the Governor and the Secretary of the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in China. Economic Research,9: 18-31. (in Chinese)

杨瑞龙、王元、聂辉华 (2013).“准官员”的晋升机制:来自中国央企的字据.管制世界,3: 23-33. 

Yang,R.L.,Wang,Y. & Nie,H.H. (2013). The Promotion Mechanism of “Quasi Officials”:Evidence from Chinese Central Enterprises. Management World,3: 23-33. (in Chinese)

岳经纶、庄文嘉 (2014).国度长入才气修复:中国劳动争议“大长入”体系的有用性与窜改性.管制世界,8: 68-77.

Yue,J. L.  & Zhuang,W. J. (2014). National Mediation Capacity Build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Innovation of China's “Big Mediation” System for Labor Disputes. Management World,8: 68-77. (in Chinese) 

翟学伟 (2017).中国东说念主举止的逻辑.北京:糊口·念书·新知三联书店.

Zhai,X.W. (2017). Logic of Chinese Action. Beijing: Life,Reading and New Knowledge,Sanlian Bookstore. (in Chinese)

张华、仝志辉、刘俊卿 (2013).“弃取性复兴”:荟萃要求下的战略参与——基于留言板型荟萃问政的个案有计划.众人行政批驳,3: 101-126.

Zhang,H.,Tong,Z. H.  & Liu,J. Q. (2013). “Selective Responsiveness”:Policy Participation under Network Conditions: A Case Study Based on Message Board Network Politic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3: 101-126. (in Chinese)

周黎安 (2007).中国父母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有计划.经济有计划,7: 36-50.

Zhou,L. A. (2007). 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Tournament Mode of Chinese Local Officials. Economic Research,7: 36-50. (in Chinese)

周黎安 (2008).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上海:格致出书社.

Zhou,L. A. (2008). Local Government in Transition: Officials' Incentive and Governance. Shanghai: Gezhi Press. (in Chinese)

周黎安 (2014).行政发包制.社会,(34)6: 1-38.

Zhou,L.A. (2014). Administrative Contract System. Society, 34(6): 1-38. (in Chinese)

周雪光 (2016).从“仕宦分途”到“层级分流”:帝国逻辑下的中国官僚东说念主事轨制.社会,36: 1-33.

Zhou,X.G. (2016). From “Bureaucratic Division” to “Hierarchical Division”:China's Bureaucratic Personnel System Under the Imperial Logic. Society,36: 1-33. (in Chinese)

周雪光 (2019).论中国官僚体制中的非厚爱轨制.清华社会科学,1: 7-42.

Zhou,X.G. (2019). On the Informal System in Chinese Bureaucracy. Tsinghua Social Sciences,1: 7-42. (in Chinese)

Aldrich,A. A.  & Demsetz,H. M. (1972). Produc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2: 777-795.

Bo,Z. Y. (1996).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Political Mobility: Chinese Provincial Leader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5(12): 135-154.

Chen,J. D.,Jennifer,P.  & Xu,Y. Q. (2016). Sources of Authoritarian Responsiveness: A Field Experiment in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60(2): 383-400.

Dahl,R. (1971).Poliarchy Participation and Opposition. New Haven­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Distelhorst,G.  & Hou,Y. (2013). Ingroup Bias in Official Behavior: A National Field Experiment in China. Quarterly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9(2): 203-230.

女同视频

Eulau,H. & Karps,P. D. (1977). The Puzzle of Representation: Specifying Components of Responsiveness. Legislative Studies Quarterly,2(3):  233-54.

Esarey,A.  & Xiao,Q. (2008). Political Expression in the Chinese Blogosphere: Below the Radar. Asian Survey,48 (5): 752-772.

Hassid,J. (2015). China's Responsiveness to Internet Opinion: A Double­Edged Sword. 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China Aktuell,2015,44(2): 39-68.

Jiang,J.,Meng. T. G.  & Zhang,Q. (2019). From Internet to Social Safety Net: The Policy Consequences of Online Participation in China. Governance,32(3),531-546.

Landry,P.,Davis,D.  & Wang,S. (2010). Elections in Rural China: Competition without Parties.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43(6): 763-790.

Li,H. B.  & Zhou,L. A. (2005). Political Turnover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Incentive Role of Personnel Control in China.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89(9-10): 1743-1762.

Lipsky,M. (1980). Street­level Bureaucracy: Personal Confusion in Public Service.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1980.

Lu J.  & Shi,T. J. (2014). The Battle of Ideas and Discourses before Democratic Transition: Different Democratic Conceptions in Authoritarian China.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3: 1-22.

Meng,T. G.,Pan,J.  & Yang,P. (2014). Conditional Receptivity to Citizen Participation: Evidence from a Survey Experiment in China.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1: 1-35.

Meng,T. G. (2019). Responsive Government: The Diversity and 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 of Online Political Deliberation Systems. Social Science in China,40(4): 148-172.

Meng,T. G. & Yang,Z.S. (2020). Variety of Responsive Institutions and Quality of Responsiveness in Cyber China. The China Review,20(3): 13-42.

O'Brien,K.  & Li,L. J. (1995). The Politics of Lodging Complaints in Rural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143(0):  756-783.

Page,B. I.  & Shapiro,R. Y. (1983). Effects of Public Opinion on Polic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77(1),175-190.

Powell,G. B. (2000). Elections as Instruments of Democracy: Majoritarian and Proportional Visions. New Haven,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Shen,Y.  & Yao,Y. (2008). Does Grassroots Democracy Reduce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92: 2182-2198.

Su,Z. & Meng,T. G. (2016). Selective Responsiveness: Online Public Demands and Government Responsiveness in Authoritarian China. Social Science Research,59,52-67.

Tsai,L. L. (2007). Solidary Groups,Informal Accountability,and Local Public Goods Provision in Rural China.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01(2): 355-372.

Xu,Y. Q. & Yao,Y. (2015). Informal Institutions,Collective Action,and Public Investment in Rural China.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09(2): 371-391

Yang,G. B. (2003). The Internet and Civil Society in China: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12(36):453-475.

Zheng,S. Y.  & Meng,T. G. (2020). The Paradox of Responsiveness and Social Protest in Chin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1-21.

Zheng,Y. N.  & Wu,G. G. (2005). Information Technology,Public Space,and Collective Action in China.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38: 5.

【作家信息】赵金旭,山东师范大学国度治理有计划中心有计划员;通信作家孟天广,清华大学政事学系长聘副老到。感谢匿名评审东说念主的意见。

【基金名目】2018年度国度社会科学基金紧要名目“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社会治理监测、评估与顶住策略有计划”(名目编号:18ZDA110),国度社科基金紧要名目“中国政府职责体系修复有计划”(名目编号:17ZDA102),教化部东说念主文社会科学有计划贪图后生基金“荟萃互动视阈下政府社会性监管的复兴性有计划”(名目编号18YJC810016)。

【著作来源】 《众人行政批驳》2021年第2期

【全文下载结合】






Powered by r级书屋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